钢市:8月钝刀割肉 9月资金是重头戏 |
8月份对于钢铁人来说是噩耗不断,在钝刀割肉中饱受着剧烈的疼痛,看不到底部,寻不到方向,厂商为回笼资金大幅恶性杀价,心态极度恐慌绝望。市场没有了活力,每天的价格表现相当稳健:天天阴跌不止。微利、亏损、跑路、被断贷、被诈骗。与这个行业风光时的一掷千金、豪车盈门、迎来送往形成了鲜明对比。截止到8月下旬,各个品种均创38~40个月的低点,与2009年4月份的价格基本相当。而对于已经到来的9月份,阶段性见底的声音增多,部分资金相对比较充裕的厂商开始摩拳擦掌逐渐有建仓的动机,底部是不是越来越近?9月份市场有何机会? 资金问题成为市场的根本,行业资金紧张程度加剧,行业信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性的票据大严查、货物大量的无序重复质押、钢贸商连续的“跑路”事件等等,钢铁行业长时间遗留和积累的资金和信用问题不断暴露,厂商没有了该有的理性,为了套现不惜忍痛大幅杀价。另外,由于9月份为季度最后一个月,是钢贸商集中还贷和还息时间,且存在中秋、国庆长假等因素,所以9月份市场资金压力将比8月份更大。 行业资金紧张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首先,在钢铁行业整体低利润的状况下,行业本有的资金在抽离转向其他行业。同时,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投资机会很有限,吸引行业外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进入2011年以后,钢铁行业整体吸引资金的能力明显有所弱化,行业资金外抽影响明显。其次,还是国家整体货币支出的偏紧,贷款难度和贷款利率持续高位,金融去杠杆化效益明显,钢铁企业已经紧张的资金链再次面临考验。最后,也是最主要的问题,随着价格不断下跌和钢市持续疲软,钢贸商大量亏损,前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发,行业原有资金在面临信用缺失和没有投机机会的情况下,选择了阶段性快速撤离、沉淀和观望,市场活力进一步萎缩。对于后期,行业资金紧张,信用危机的问题还将延续,只不过由原来的贸易商激烈竞争将转向钢铁生产和终端企业,而套现抛压的主角将由贸易商转向钢企。同时,商家要防范“三角债”危机蔓延对市场的影响,谨防风险。 进入8月中旬以后,炉料尤其是外矿加速下滑,钢市成本平台整体下移,钢市新的整理平台在逐渐形成,特别是炉料降幅明显。进入9月份以后,钢坯从领跌的角色转变为补跌。从笔者对唐山主导钢厂的成本调查来看,8月底,钢企实际铁水不含税成本为2270~2480元/吨,折算到钢坯含税成本为3240~3450元/吨,钢企实际成本与销售倒挂250~450元/吨,仍呈大幅的亏损状态。而随着外矿及主要原料的大幅跟跌,按现价原料来计算,钢坯含税成本在3000元/吨左右,钢厂成本压力明显减缓。同时要考虑预期成本来说,按80~90美元/吨的PB,及1350元/吨的一级焦炭来推算,钢坯的实际成本在2800元/吨左右。总体来看,目前钢厂虽面临强大的成本压力,但后期的预期成本下行明显,成本压力将明显缓解,从而钢市延续阴跌走势,下行至成本位趋势也相对明显。 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厂商原有的营销模式在面临挑战。尤其是江浙地区,在面对资金持续紧张、重复质押货物安全性连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高买“赌行情”、“做代理”、“融资贸易”和“做终端”等以融资成本与盈利空间的较量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做库存获利的商家越来越少。“做快不做慢,做短不做长”成为大部分人操作的准则,所以后期中间需求的释放潜力很有限,市场的活力提升还需要更多的刺激和调整。 终端需求的有效释放将成为9月份止跌的强有力保障,“金九银十”的需求预期明显。进入7月份以后,在市场价格急速下跌和全国大面积遭受强暴雨和台风的影响下,下游终端需求急速萎缩,整体保持低库存销售。随后随着天气渐好,终端需求逐渐释放,从市场库存来看,进入8月份以后,全国市场库存整体处于下降趋势,消库效果相对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除了东北市场消库效果一般外,华东、华南、华北区域市场库存仍在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家预期悲观,中间需求疲软,主动性减仓明显;另外,不容忽视的还是相对强劲的终端需求表现良好。 9月份对于商家更多的是对10月份“十八大”的期待,在市场长达1年的持续低迷后,市场的转向更多要靠政策的利好刺激,尤其是对投资和资金支持的期待。而以目前情况来看,行业和经济的问题需要时间来化解,在经过前一波4万亿元的考验后,资本市场工具维持稳定的可能性偏大,而对钢铁行业最直接的房地产市场来说,短时间转向宽松的可能性也甚是有限。 总体来看,经过7~8月份的大幅下探,钢材市场资金风险有所释放,尤其是中间贸易商抛售回笼资金的压力将有所减缓,而下一波钢厂之间为争夺有限市场和资金份额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加快高价料的置换节奏、继续压低原料的采购成本、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金将成为重点,去产能化大战越演越烈。值得庆幸的是“金九银十”的需求预期仍值得厂商期待,9月份钢材市场将在多空牵制下出现继续探底的走势,商家要避免阴跌不止的风险,提醒摩拳擦掌抄底的商家要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