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差异化信贷 助力钢铁等产业升级 |
在《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布一年之际,记者赴江苏、浙江部分地区调研,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产业转型的温岭“切片” 浙江温岭是一个土地面积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县级市。经过3年时间,当地污染、能耗较高的铸造企业已由原来的464家压降到现在的82家。 企业数量的变化,只是温岭市泵与电机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切片”。据了解,铸造业属于泵与电机产业链的生产加工环节。“泵与电机产业转型升级,要把中间过剩的生产制造环节压降,把两头的研发、销售环节做大做强。”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江胜说。 “温岭在做的,正是探索政策彼此间如何衔接。”浙江台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吴志民介绍,尝试的结果之一是实行“名单制”管理,鼓励银行对在册企业给予信贷支持,跟进各项金融服务。最终,“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名单”由台州银监分局、台州市经信委、温岭市政府共同确定,2011年在册企业146家,2013年和2014年进行过两次调整后,分别为140家和145家。 做“减法”并非“一刀切” 相较于优中选优的“保”,不搞一刀切的“压”则更需讲究政策。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有总量控制、限额管理、名单制等。 在总量控制手段上,各家银行通常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两高一剩”的压降目标。如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今年要求压降10%,且“两高一剩”行业年度贷款增幅要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不少于5个百分点。 不过,“减法”压降之后,银行也面临如何寻求新的信贷投向、贷款品种如何创新等问题。针对贷款品种创新,金融机构业内人士表示出部分担忧。“创新做了很多,比如贸易融资、商品融资等,但银行风控压力较大。”江苏某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表示,商品融资目前在法律确权上仍较模糊,一旦贷款发生逾期需抵押物变现,一个企业往往有多个债权人,会出现多方哄抢抵押物,因相关法律保障尚存不足,银行在这一过程中维权不利。 做“加法”层次渐丰 “名单制”作为“有保有压”的典型手段,已被多家银行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行政力量制定的名单是否会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中国银行温岭支行副行长汪献军表示,名单只是导向,限制的坚决不能做,但推荐的不强求全做,“中行根据自己的经营实际从145家中选了29家。” 由此,要“保”的怎么支持,要“压”的如何降解,成为考验银行信贷技术的必选题。 目前,在江浙两地,银行“保”的做法主要包括对名单内的企业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增加信贷规模与额度、提高审批速度、降低贷款利率、创新担保方式、增加信贷品种等。 “项目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改造影响较大,但中小企业申请项目贷款往往比较困难。”江苏南通某数码打印企业的企业主告诉记者。为帮助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把控银行该类业务的风险,温岭市财政在企业设备改造中,直接予以现金补贴。其中,国产设备补助其金额的6%,进口设备补助其金额的10%,每一单财政补助不超过500万元。“产业改造要从调整生产方式上入手,设备项目是重点。”温岭市副市长陈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