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钢企现状:小厂求生存 大厂避尴尬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北、华北民营及合资板厂中,普中板锁单价格已出现3550元/吨左右的低价,这一价格较比4月上旬时的高点已跌去近千元。受此影响,各省地国有大中型中板生产企业价格也愈见松动,4000元/吨以下的价格不鲜,甚至还有钢企意欲与民企一较高下,一单一议的价格甚是‘灵活’.不过不论大小企业,以目前接单价格排产基本均报亏损。但令人费解的是,大多数钢厂7月接单量及6月产量情况却未见明显消减。为此,笔者特联络了国内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希望得到的结论能反应出一些现实情况: 此前,就有西部大省明令当地一国有钢企:行情大跌生产亏损是不争事实,但产量不准减少,因为价格再低也有资金流转,销售出产品也有税收上缴,这在目前地产市场低迷,地方税收吃紧的情况下是必须予以保证延续的。 首先,近年民营钢中小板厂的产品无论品质还是钢种研发都有了不小程度的提升,且产品的直销比例也不断提高,服务客户的软实力增强显著。故大厂虽然早已明显亏损,但自认减产、停产后资源供应量下滑,自身部分代理甚至直供终端都有很大被‘撬走’的风险,市场占有率势必下降,故宁愿赔本压价也要争取订单。结合自身资金实力及信贷额度充裕等情况,自认‘抗’得过小厂不愿减产停产。 据了解,小厂求生存力求利益最大,大厂为‘责任’难避政企尴尬,似乎均无法实现及时、顺利地减少产量。结合今年造船、机械重工等下游行业持续疲态的情况,造就了近日中板行情屡破‘底位’的抢眼表现。相对目前部分钢企吨钢亏损百元左右的幅度,减产后高炉焖炉甚至停火后再复产的花销更为可观。不计清空炉体更换备件之类的‘杂费’,单是复产点火的烘炉工作,就需要3至6个工作日来完成,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巨大。 |